1.人行緊縮政策 6月可望趨緩 通膨可能本月到頂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與官方經濟學家認為,大陸通貨膨脹可能在本月到頂,預期人行在6月後會放緩緊縮貨幣政策的腳步,並提醒人行若緊縮過多可能反而無助於抑制通膨。
另一位前人行貨幣政策委員余永定昨天在北京指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激增,是大陸物價壓力的主要來源,而大陸經濟正在穩定成長,但沒有到過熱的程度。
他說,調高利率對因應目前大陸通膨威脅是投錯藥,人行必須小心不要過度緊縮貨幣政策。
余永定說:「我們不能只是單單緊縮貨幣供給,因為這是成本推升的通脹,不是需求拉動的通脹。如果我們只是以貨幣緊縮來應對成本推升的通脹,這會將減少(貨幣)供給並使通脹惡化,所以我們必須要小心。
祝寶良指出,房地產和汽車業占整個大陸經濟的比重,各約10%與2%,其中汽車業雖然比重不大,但是產業鏈較長,可以產生四、五倍的乘數效應,不可小覷。
他說:「房地產和汽車都是支柱產業。如果(房市)限購時間長,可能影響整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個人認為,目前貨幣政策最緊的日子正在過去。隨著6月份後物價增速下降,調控有望放鬆。」
2.中日韓 協商本國貨幣結算
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敲定將共同研究以本國貨幣結算三國間的貿易,降低對美元依賴,這是中共官方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倡議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最新舉動。東協加三(東協加上中、日、韓)提出第一份「亞洲區域貨幣單位」的內部研究,希望開始推動亞洲共同貨幣,而研究結論是建立共同貨幣對東亞各國的經濟效益很高,但難度也不小。金融市場多半將這項聲明,視為東北亞三國挑戰美元秩序的最新跡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中日韓之間的貿易依存度較高,三方都有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意願,有這個結論非常自然。
同樣在河內舉行的第14屆東協和中日韓(東協加三)財長會議,在會中提出了首次建立亞洲共同貨幣的內部研究報告。該報告是去年5月東協加三財長會議委託製作,並由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印尼大學等三個機構共同執行。
該報告指出,暫時稱為「亞洲區域貨幣單位」的亞洲共同貨幣,可做為有效的總體經濟監測工具,再逐步擴大用途至官方及民間交易。
3.美車涉傾銷 大陸暫緩揮刀
大陸商務部昨公告對美國進口小轎車的貿調終裁,最終認定,多家在美生產的2.5升以上小轎車和越野車存在傾銷和補貼。但卻暫不課徵雙反關稅,通用、克萊斯勒等逃過一劫,外界大感詫異。
各國實施反傾銷或反補貼的貿易調查時,多數設有「國家整體經濟利益」條款,台灣也有,但從沒用過。
報導引用大陸汽車專家賈新光的論點,目前中國整車進口關稅為25%,若確認這部分美國車確實有傾銷或補貼行為,必然對美國原產進口車徵收附加稅,且附加稅率不會很低,很可能不低於現有關稅。
商務部昨日公告結果,不但讓汽車專家「必然加稅」的預言槓龜,也讓大陸本土車商空歡喜一場。
4.Visa第二季 獲利升24%
Visa周四宣布,3月31日為止的會計年度第二季,獲利勁升24%,達到8億8100萬美元,相當於每股獲利1.23美元,去年同期獲利7億1300萬 美元 (每股96美分)。營收上升15%,達到22億5000萬美元,去年同期是19億6000萬。分析師平均預期Visa每股獲利1.20美元,營收22億 3000萬美元
5.台灣決議案 歐洲議會將表決支持
歐洲議會擬於11日通過支持台灣決議案,呼籲歐盟支持台灣實質參與聯合國的國際組織,促使台灣與歐盟簽署經貿交流合作協議。
據歐洲議會擬定的決議案報告,歡迎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15項協議,包括在去年6月間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歐洲議會並說,歐盟同意給予台灣民眾免簽待遇,有助於強化雙邊的經貿與投資關係及台歐之間的人員接觸。
6.卡夫上季營收 激增11%
全球第二大食品供應商卡夫公司 (Kraft)第一季獲利7.99億美元或每股45美分,去年同季則因出售冷凍匹薩事業而造成獲利暴增到18億美元。若扣除一次性所得不計,上季每股獲利每股52美分,優於去年同季的每股49美分與分析師預期的46美分。
第一季營收也增加11%,達到126億美元,足比分析師預期多了3億美元。
7.投機退燒 商品創2年最大跌幅
在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集團(CME Group)2週內將提高白銀期貨新投機部位保證金84%的利空衝擊下,紐約期銀5日續挫,1983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勢隨之擴大。金價也連3黑。紐約7月期銀收盤重挫3.148美元,跌幅深達8%,收在每盎司36.24美元。銀價4個交易日來慘跌25%,創1983年2月以來最大跌勢。
國際商品價格創近2年來最大跌幅,年來漲幅收斂至8.2%,市場憂心在各國央行升息抗通膨下,經濟成長恐放緩。
追蹤24種原物料價格走勢的標準普爾GSCI指數重挫6.5%,報683.83點,創2009年1月7日以來最大跌幅。
美元指數勁揚1.4%,創去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白銀、原油和熱燃油聞訊領跌商品走勢。美元指數和標準普爾GSCI指數負相關係數為0.88,相關係數為一,意味著兩者走勢亦步亦趨。
歐洲央行總裁特瑞謝(Jean-Claude Trichet)週四表示,歐銀將密切監控通膨風險,顯示歐銀升息或留待6月後。歐洲央行4月7日宣布升息,加入中國、印度、波蘭以及瑞典等國的升息行列。
旗下資產約90億美元投資商品的DiapasonCommodities Management SA投資長柯瑞根(SeanCorrigan)在瑞士洛桑接受彭博電話訪問時表示,「這可能是過去1年來最嚴重的盤整修正之一。」「倘若情況不妙,過去 6-9個月的漲勢恐腰斬。」
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4月11日和15日的報告中,建議投資人在未來3-6個月「減碼」商品投資。高盛仍預期商品在未來12個月將上漲約10%。
標準普爾GSCI指數自4月11日站上2年高點迄今,已回檔11%,在本週以前的12個月計漲38%。
紐約油價週四盤中一度狂瀉10%,收盤暴跌8.6%,跌破每桶100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收盤亦狂跌8.6%,每桶報111.15美元。
歐元兌美元一度重貶2.1%,創2010年8月以來盤中最大貶幅。LGT Capital Management Ltd.分析師丁瑟(Bayram Dincer)指出,美元走堅引爆商品賣壓。
紐約7月期銀收盤慘跌8%,每盎司報36.24美元。紐約6月期金收挫2.2%,每盎司報1481.40美元。紐約7月期銅收跌3.3%,每磅報3.998美元。
商品投資名人羅傑斯(Jim Rogers)「下跌個5%時有所聞,這很正常,我不知道商品價格為何會下跌,我認為這不足為奇。
9.美初申失業救濟 意外攀升
美國勞工部今天公佈,上週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攀升到47萬4000人,創下8個月以來的新高,比前週增加4萬3000人。
這項意外升高與市場預期相去甚遠。彭博社(Bloomberg News)預估初申人數會降到41萬人,比前週減少2萬人。
過去4週平均每週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43萬1250人,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比前週增加2萬2250人。
統計顯示,連續向州政府申請救濟2週以上的人數達373萬人,比前週增加7萬4000人。申請救濟滿26週上限後,依照國會通過的延長救濟法,改向聯邦申請救濟的人數有412萬人,比前週增加4萬2900人。
勞工部將於明天公佈4月份失業率。市場專家預估,4月份全國增加了18萬5000個工作,失業率可望維持與上月相同的8.8%。
10.4月下旬NAND Flash合約價轉為下跌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 旗下研究機構DRAMeXchange調查,4月下旬NAND Flash合約價在市場多空因素交雜的影響下,呈現部份持平及部份下跌的狀況,由於目前買賣雙方對價格後市看法略有紛歧,4月底的市場買氣呈現觀望的氣 氛,部份NANDFlash供應商因持續受惠於部份系統產品客戶的OEM訂單挹注,故部份產品4月下旬的合約價仍維持不變,但4月下旬記憶卡及UFD客戶 在中國勞動節假期前的備貨完成後,因傳統淡季將臨且庫存水位偏高,近期客戶買氣呈現遲滯的狀況,故部份產品4月下旬的合約均價受通路市場需求疲弱的影響呈 現約2-5%下跌的狀況
11.太陽能市況持續低迷 廠商減產因應
由於市況持續低迷,目前電池平均成交價的走勢已經非常接近$1.0/Watt的關卡,廠商表示如果市況仍未回穩,跌破$1.0/Watt是非常有可能的,這樣的發展符合EnergyTrend先前的預測-短期內將到達$1.0/Watt的價位。 另一方面,目前Wafer的成交價已跌破$3/ Piece的關卡,而模組也跌破$1.5/Watt,我們認為第二季除了多晶矽與系統安裝相關的廠商以外,其它廠商將面臨虧損的狀況
12.黃金儲備比 台灣高於陸韓日星 央行庫存黃金 增值4572億
中央銀行持有的黃金儲備維持在1362萬盎斯,約占外匯存底比例的4.76%,比例高於中國大陸、南韓、日本及新加坡。
中央銀行傍晚發布資料,說明亞洲央行持有的外匯存底與黃金比例,其中台灣持有的黃金比例相當高。
央行表示,3月底台灣的外匯存底3926.26億美元,黃金持量1362萬盎斯,黃金占外匯存底比例4.76%;高於日本、中國大陸、新加坡與南韓。
日本2月底外匯存底 1.0305兆美元,黃金持量2460萬盎斯,黃金占外匯存底比例3.32%。新加坡1月底外匯存底2233.43億美元,黃金持量410萬盎斯,黃金占外匯存底比例2.57%。
另外,南韓3月外匯存底2934.87億美元,黃金持量46萬盎斯,黃金占外匯存底比例 0.23%。中國大陸去年的外匯存底2.3399兆美元,黃金持量3389萬盎斯,黃金占外匯存底比例1.99%
13.機械業第2季面臨斷鏈危機
ECFA上路帶動機械出口成長,但機械業面臨斷鏈危機。經濟部指出,日本311強震震出機械關鍵零組件供應短缺問題,將是第2季機械業出口與產值成長很大變數。
經濟部統計處副統計長蔡美娜表示,日本 311強震斷鏈衝擊,「4月、5月外銷接單統計,會透露重要訊息」,目前業者多有 2個月庫存,關鍵零組件是否會受到日本強震衝擊,她認為第 2季是重要觀察期。
ECFA(兩岸經濟協議)早收清單今年1月1日上路後,機械業表現最為突出。經濟部統計顯示,今年第1季大陸自台灣進口機械早收項目成長71.3%。
不過,蔡美娜認為,ECFA上路雖然帶動機械成長,但部分早收項目設有落日條款,而且關鍵技術仍多仰賴日本與德國,而且7月韓國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即將生效,台灣機械業在國際市場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311強震震出機械關鍵零組件供應短缺問題,包括控制器、滾珠螺桿及精密軸承的零組件供應可能受創最深,顯示提升台灣機械業關鍵零組件自製能力,是台灣機械產業當務之急
14.印度股市上半年臉綠 下半年紅通通
在通膨干擾下,印度股市「臉綠」,不僅4月來下跌逾5%,今年來更重挫9.95%,21檔基金平均績效跟著慘跌9.17%,在金磚表現敬陪末坐。不過統計2000至2010年以來,印度基金下半年報酬出現「暴衝」,績效漲幅高達19.58%,居各類型基金之冠
15.16項民生物資 連漲4個月
主計處昨天公布,國內重要16項民生物資平均價格,如麵粉、肉類、蛋、糖、鮮奶、泡麵等,年增率已連續4個月超過3%。官員坦言,今年物價上漲會「愈來愈明顯」,特別是下半年。
主計處昨天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年增率為1.34%。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說明,目前食、衣、住、行、育、樂各項價格無一不漲,只是受到蔬菜盛產、通訊費調降,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影響,所以整體物價上漲幅度不高。
除了漲價現象集中在民生物資,吳昭明還強調,從目前情勢推估,今年物價上漲只會愈來愈明顯,特別是下半年的漲幅會比較大,高點可能落在第三季。
根據主計處調查,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6項重要民生物資,如沙拉油、泡麵、糖、雞肉、麵粉、牙膏牙粉等,4月漲幅都超過5%以上,16項的平均漲幅也已經連續4個月超過3.6%。
影響所及,國內外食價格年增率也高達1.11%,刷新民國98年5月、近兩年來的新高紀錄,衝擊數以百萬計的外食族荷包大小
16.我外匯存底 將破4千億美元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至4月底止,我國外匯存底達到3,995.41億美元,較3月底大幅增加69.1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預估本月底外匯存底就可衝破4000億美元大關。
央行解釋,4月分外匯存底大增的主因是,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以歐元等幣別持有的外匯折算美元後金額增加;另外還有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增加,及外資大舉匯入台灣。
央行還公布,到4月底止,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存款合計達2,601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5%。
央行指出,目前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到3月底止,中國的外匯存底正式突破3兆美元大關,達到3兆447億美元,較去年底增加1,974億美元;其次是日本至3月底止,達到1兆414億美元,較2月底大增109億美元。
俄羅斯則名列全球第3大,到3月底止達到4,542億美元,較上月底增加70億美元;台灣名列第4。巴西外匯存底正式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3,071億美元,名列全球第5
17.日圓一度升破80 引發干預疑慮
日圓兌美元匯價5日一度升破80 日圓價位,為七大工業國(G7)3月干預日圓匯價以來首見,引發當局可能再度干預匯市的疑慮。
油價和股市下跌,促使投資人轉進日圓資產避險,使日圓兌美元匯價5日在倫敦盤中一度升值1.3%至79.57日圓兌1美元,為3月G7聯手干預日圓匯價以來首度升破80日圓價位。日圓匯價稍後在紐約盤回落至80.13日圓兌1美元
18.英國ECB 利率按兵不動
歐洲央行(ECB)總裁特里謝5日暗示,下個月決策會後可能還不會升息,顯示抗通膨立場未如市場預期強硬,歐元兌美元應聲下跌,不過特里謝強調會確保物價穩定。英國央行(BOE)也按兵不動。
特里謝在赫爾辛基的記者會上表示,ECB從來沒有預先承諾,只要認為恰當,就可以升息,「我們認為維持中期物價穩定的時候到了,就會做決定。」ECB 5日一如預期維持利率在1.25%不變。
市場原本期待特里謝說出對物價「高度警戒」這幾個字,這代表下個月升息的機率很高,不過特里謝只說ECB會「密切監督」通膨風險。歐元兌美元應聲下跌,5日紐約早盤一度上漲0.5%至1.49美元,之後跌1%至1.4678美元。
19.抗通膨不遺餘力 菲馬升息1碼
物價上漲的壓力持續蔓延,迫使菲律賓和馬來西亞5日不約而同升息1碼因應,加入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打擊通貨膨脹的行列。
食品和石油價格持續飆升,使得亞洲通膨壓力迅速竄升,甚至威脅到經濟成長,區域多國央行紛紛升息因應。印度央行本周一口氣升息2碼,一改先前升息1碼的漸進式作風,而且暗示將繼續升息;越南也調升附買回利率至14%,自去年11月至今基準利率升高了一倍。
馬來西亞央行5日將指標性的隔夜政策利率調升0.25個百分點至3%,啟動今年來首次升息。法定的存款準備金率則從2%調升為3%,16日開始生效。
馬來西亞是去年第一個升息的亞洲國家,不過央行總裁潔蒂(Zeti Akhtar Aziz)去年7月迄今一直按兵不動,同一期間通膨率加速至23個月新高。馬國央行預估,今年通膨率將介於2.5%至3.5%,高於去年的1.7%。
馬來西亞央行說:「今年全球的原物料和能源價格預料仍將處於高檔。許多貿易夥伴國的通膨水準可能持續上揚,而且有跡象顯示,下半年的物價壓力可能因內需因素而升高。」
馬國央行預估,今年經濟將擴張5%至6%,不如去年擴張7.2%的十年來佳績。
菲律賓央行同日將隔夜拆款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至4.5%,升幅符合市場預期,繼3月啟動金融海嘯來的首次升息後,今年來已二度升息,而且未來不排除繼續升息。
菲律賓央行預估,今、明兩年平均通膨率將介於3%與5%之間。4月的數據顯示,消費者物價上漲4.5%,為兩年來最大增幅。這個經濟規模1,610億美元的經濟體,去年交出30多年來最亮麗的經濟成長率,今年預計最多可擴張8%。
菲國總統艾奎諾二世日前已提高公共運輸的燃料補貼,他也提議將提高首都居民的最低薪資,下周可望通過
20.糧價高掛 各國吃不消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5日表示,因糖和稻米價格回跌,抵銷其他食品價格上漲,使4月糧價指數波動穩定,維持在比2月創下的歷史高價低約2%。但糧價仍居高不下,使各國通膨壓力依然沉重,央行升息的可能性也隨之升高。
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的指數,由一籃子穀物、油籽、乳製品、肉類及糖的每月平均價格構成。該指數在4月為232.1點,比3月的231點略升,但較2月空前新高237.2點回跌2%。
紐約糖價4月大跌18%,芝加哥的牛奶期貨價格下滑1.8%,美國的牛肉與豬肉躉售價格也各跌3.4%及2.2%。然而芝加哥的小麥期貨價格大漲5%,玉米期貨價格飆升9.1%。
FAO貿易及市場部門負責人哈勒姆(David Hallam)說:「美元走貶和油價高漲,導致糧價上揚,尤其是穀物的價格。在需求一直都很強勁的狀態下,糧價會不會跌回正常水準取決於今年產量能增加多少,還有新一季的穀物庫存能補充多少。
FAO資深經濟學家阿巴希恩(Abdolreza Abbassian)說:「和去年相比,俄羅斯的糧食作物產量可望恢復大部分,且烏克蘭今年很可能有超額產量,印度今年的作物產量有希望破紀錄,巴基斯坦也會有很好的收成。」
FAO預估今年全球小麥生產量將增3.5%。阿巴西恩表示,在所有糧食作物中,玉米產量最令人憂心,因玉米最大生產國美國今年開春來又濕又冷,已經延後了玉米的栽種期,但想要平抑玉米價格,美國需要有超越平均水準的產量